首页 资讯 正文

潍坊市乡村文化振兴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在诸城成功召开

体育正文 268 0

潍坊市乡村文化振兴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在诸城成功召开

潍坊市乡村文化振兴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在诸城成功召开

改革创新,是山东全年(quánnián)“置顶”的关键词。 从新春第一会发出“抓改革(gǎigé)创新促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”的动员令,到全省上下锚定十项重点改革、布局新质生产力,山东以(yǐ)刀刃向内的勇气与破茧重生的智慧,在改革深水区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。 为全景展现齐鲁大地创新(chuàngxīn)发展脉动(màidòng),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《上新了山东(shāndōng)》栏目,以“新”破题、以“上”立论,聚焦山东新发展、新变化、新成就,以“网感视角+深度叙事(xùshì)”为特色,通过多重角度、多元形式解析山东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的“上新密码”,带读者(dúzhě)沉浸式感知一个既厚重又“潮”出圈的新山东,立体呈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蓬勃气象,让世界看见山东力量。 你向往的(de)零碳生活是什么模样? 是光伏屋顶追逐阳光,高速公路化身“充电宝”;还是海上(hǎishàng)风车与浪花共舞,氢能公交(gōngjiāo)穿行于都市街巷…… 不到一个月(yígèyuè)时间,山东(shāndōng)零碳领域接连迎来高光时刻,不断拓宽人们的想象边界: 5月25日,宁德时代山东时代电池生产基地(jīdì)在济宁(jǐníng)投产,首期60GWh产能采用“灯塔+零碳工厂”标准建设,并签署零碳城市共建协议,推动交通换电、内河航运电动(diàndòng)化等场景应用。 5月23日,山东高速(gāosù)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零碳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入选“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(lǜsè)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”。 5月7日—14日,烟台市委副书记、市长(shìzhǎng)郑德雁率团出访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,推动(tuīdòng)国际零碳岛屿(dǎoyǔ)合作(hézuò)和经贸往来。从召开交流会到拜访国家部门、大学、企业,再到推动项目签约,烟台市代表团以积极务实的行动,成功拓展了零碳岛屿合作的“朋友圈”,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“绿色风(fēng)”。 所谓(suǒwèi)“零碳”,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,而是通过计算温室气体排放,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、减少(jiǎnshǎo)碳排放,直至达到碳的相对零排放。 这些看似独立的零碳突破(tūpò),是(shì)山东系统性推进(tuījìn)“零碳”变革的缩影。当我们拉长观察的镜头,从近期动态转向更广阔的时空维度,会发现从胶东半岛到鲁西平原,一场全域覆盖的绿色革命已然铺开。 在零碳(língtàn)建设领域,山东形成了许多成熟的经验。 近年来,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以政策为引领(yǐnlǐng),多地形成差异化(chāyìhuà)零碳发展模式,零碳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,而是(érshì)触手可及的日常。 济南:“零碳+智慧(zhìhuì)”打造绿色工业先锋 在(zài)济南,坐落着山东首个零碳智慧工厂(gōngchǎng)——洛克美森零碳智慧工厂,占地14000平方米,投资2亿元。据悉,该项目通过新能源建设和数字化场景应用,可(kě)实现每年入网90万度绿电(lǜdiàn)、减少耗能48%、降低碳排放65%,实现可再生能源100%碳抵消。 济南起步区零碳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将(jiāng)竣工验收。走进该(gāi)目,“智慧生态罩”在阳光(yángguāng)照耀下,熠熠生辉。侧立面采用透光性极强的建筑光伏(guāngfú)一体化玻璃,能产生电能;顶部则采用单晶硅光伏板。据测算(cèsuàn),该项目每年将利用周边绿电约(yuē)550万度,太阳能合计发电量约95万度/年,相当于节约煤炭1000多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吨。 烟台(yāntái):不仅有国际零碳岛,还有“负碳岛” 烟台于2021年提出建设(jiànshè)“长岛国际零碳岛”,如今已实现了车辆全域管控、新能源公交全域运行、清洁供暖(gòngnuǎn)全域替代、生活(shēnghuó)垃圾分类和(hé)污水处理全域覆盖,并依托该岛,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以零碳岛屿定位的国际组织,在新型电力系统、水资源处理等领域开展技术输出与(yǔ)项目合作,将国际零碳岛屿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。 其中,大黑山(hēishān)岛成为我国首个负碳超2000吨的海岛,孙家村“近零碳社区(shèqū)”入选国家典型案例。 济宁(jǐníng):“零碳收费站”年产绿电约126万度 今年4月,济菏高速梁山(liángshān)东收费站正式(zhèngshì)开通运营,并顺利通过“零碳收费站”认证。 收费站集(jí)新能源发电、移动储能、近能(jìnnéng)零耗建筑、地源热泵和室外微光等于一体,每年可产生绿色电力约126万度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00余吨,远超当前(dāngqián)年均排放水平,实现了“零碳”运营。 除此之外,全国(quánguó)首个“零碳港(gǎng)口”——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在山东潍坊建成,以(yǐ)分布式“风电+光伏”绿电供应系统、绿氢制储全产业链应用,达到全港能源绿色“零碳”排放;济青中线济南(jǐnán)至潍坊段建成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,通过光伏发电、污废资源化、碳汇提升等系统,年均碳减排量达6.1万吨,实现运营期净(qījìng)零排放。 当零碳实践的星火渐呈燎原之势,山东的视野已超越地理边界。带着可复制的技术方案与(yǔ)合作经验,这条绿色发展的“齐鲁脉络”正沿着海上丝路,向亟待转型的岛屿国家(guójiā)加速(jiāsù)延伸。 坚持立足山东,还要(háiyào)跳出山东。 山东以“国际零碳岛屿联盟”为纽带(niǔdài),推动技术输出与经验共享,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(xīn)航道。 平台搭建:2024年(nián)国际零碳岛屿联盟论坛上(shàng),山东分享的 “零碳海岛” 建设经验引发(yǐnfā)全球(quánqiú)关注。2024年联合国气候(qìhòu)大会上,山东联合32个发起方发布《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》,烟台代表中国与格林纳达、马尔代夫等国签署合作备忘录,推动智能电网、低碳旅游等领域项目落地。 技术输出:东方电子与(yǔ)马尔代夫共建智能电网(diànwǎng)改造项目,培养本土(běntǔ)人才;南山铝业、顿汉布什在印尼、马来西亚投资绿色园区,带动当地低碳发展。 联盟扩容:山东与(yǔ)太平洋岛国、加勒比国家深化合作,巴巴多斯、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加入“国际零碳岛屿(dǎoyǔ)合作组织”,形成跨印度洋、太平洋、加勒比海的(de)多边合作网络。 从(cóng)技术出海到标准共建(gòngjiàn),山东在国际舞台的绿色叙事(xùshì)背后,是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的强力支撑。当我们将镜头转向政策层面,更能读懂这场变革的深层逻辑。 在区域近零碳方面,山东省印发了《山东省近零碳城市(shì)、近零碳园区、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》,以低碳工作基础(jīchǔ)较好、减排潜力较大的(de)县(市、区)、园区和社区为突破口,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,探索区域低碳发展新模式(móshì)。 自去年起,山东就开始开展20个县(市、区)、20个园区(yuánqū)、30个社区的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,预计今年(jīnnián),将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、园区和社区,形成可复制(fùzhì)、可推广的近零碳发展(fāzhǎn)经验,切实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,推动区域发展从低碳到近零碳、零碳的转变。 为进一步强化(qiánghuà)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,今年,山东还开始了零碳园区的(de)试点建设工作。据报道,目前正在研究起草零碳园区建设方案,待(dài)方案正式(zhèngshì)印发后,计划按照每市原则上不超过1家的标准,在全省选取15家左右园区开展试点,以点带面推进山东零碳园区建设。 山东的零碳探索,正在创新传统工业大省的发展叙事。从(cóng)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到跨国智能电网实验室,从大黑山岛负碳奇迹到太平洋岛国的“绿色组队”,这场(zhèchǎng)变革已突破技术减排的单一维度(wéidù),正在重构绿色增长(zēngzhǎng)的价值链条。 值得关注的是,以“地方队”身份扛起“国家队”使命,既为(wèi)发展中国家提供了“经济可行、技术可及”的转型路径,也创新了地方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模式。山东正以实打实的电站集群、科研平台(píngtái)和人才矩阵,让“碳”寻未来的种子跨越(kuàyuè)山海,孕育可持续(chíxù)发展的新生态(shēngtài)。
潍坊市乡村文化振兴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在诸城成功召开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